稳定的线上配资平台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引领新时代制度治党新逻辑

你的位置:专业炒股配资网_期货配资炒股网_炒股配资公司网 > 期货配资炒股网 > 稳定的线上配资平台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引领新时代制度治党新逻辑
稳定的线上配资平台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引领新时代制度治党新逻辑
发布日期:2025-05-18 21:59    点击次数:50

稳定的线上配资平台 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引领新时代制度治党新逻辑

骆少明(佛山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稳定的线上配资平台

骆少明(佛山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全面从严治党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担当,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不正之风入手,自上而下地进行了一场深刻的作风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必须抓常、抓细、抓长,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第一把“手术刀”,既重塑了党风政风,又开创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境界。

制度治党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在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以制度之力涤荡作风积弊,展现出“徙木立信”的战略作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引领,以党的作风建设为聚焦,依循制度赋能的治理逻辑,中国特色的政党治理新架构、新体系不断发展壮大、成熟巩固。

立柱架梁:构建制度治党的四梁八柱

制度治党是政党治理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到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把制度建设纳入“六大建设”范畴之中,并明确其“贯穿其中”的重要作用,制度治党是党的建设发展到新时代、新阶段、新境界的突出体现。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项系统工程,是新时代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新时代制度治党的一项重大创新。在横向上,以“三位一体”制度框架转化为治理效能,着眼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建构:在政治纪律层面建立“负面清单”,明确禁止性规范;在履职要求层面制定“责任清单”,划定权力边界;在廉洁建设层面梳理“风险清单”,形成预防机制。通过多项规定、实施细则及专项通知织成细密的行为清单,明确“不可为”的红线;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树立价值导向,以“堵疏结合”的制度设计,破解作风建设“破易立难”的治理难题。

在纵向上,构建形成“中央八项规定—配套实施细则—地方实施办法”三级制度架构。比如,针对“文山会海”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出台《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细化“开短会、讲短话”原则,量化“视频会议不超过90分钟”“文件字数限制”等具体指标,科学建立“宏观原则+中观标准+微观操作”的制度链条,既保证了政策刚性,又增强了执行灵活性。在制度覆盖领域上,构建“四风”整治的立体化制度网络。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关于规范差旅伙食费和市内交通费收交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制度触角延伸至公务接待、办公用房、公车改革等12个重点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抓中央八项规定贯彻落实,看起来是小事,但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纵横交错的制度体系中,在承继党的优良传统基础上,赋予其时代新内容,使之与治理现代化的理念与实践相一致,体现出深刻的治理智慧,既为新时代作风建设设定了新坐标,又为整个制度治党构建起“四梁八柱”。

夯基垒台: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治党需要通过建章立制解决制度和约束“有没有”的问题,但更重要的在于以刚性约束确立制度权威,解决制度执行“严不严”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执纪、铁面执纪,让制度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催生出富有时代特色的“双轨驱动”执行机制,在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的协同发力中形成“监督—执纪”双重闭环。党内监督聚焦“关键少数”,建立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制度;国家监察体制则实现监督全覆盖,2024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近60万件,彰显制度执行的强大威力和威慑能力。

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内在要求形成科学高效的监督体系。政治纪律负面清单划定政治规矩的“高压线”,履职纪律责任清单建立权责“明细表”,廉洁纪律风险清单绘制廉政“预警图”。目前,已基本建成旨在规范党风廉政的典型案例库与制度规范库,为精准执纪提供“双库支撑”。分级分类处置机制把违规行为细化为3类12级,实现纪律处分“一把尺子量到底”。

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关键目标在于形成“风腐同查”治理格局。据统计,2024年查处的60余万件基层腐败案件中,多半涉及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依循“四风”与腐败问题双向追溯机制,既查受贿人又追行贿人,既查直接责任又查领导责任。在反腐败斗争的雷霆万钧之中,纪律意识、规矩意识逐步入心入脑,制度权威得到很好的确立。

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常态化监督是其最终目标。根据时代变化和技术进步,引入新型技术手段是其重要补充。运用大数据建立“三公”经费动态监测平台,实时预警异常支出;开发“四风”随手拍APP,群众举报线索查实率得到明显提升;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数字化系统,实现“一人一档”动态更新。技术手段的嵌入,推进制度执行更具穿透力和精准性,实现“制度+科技”的融合创新,推动作风建设从人力密集型向智慧效能型转变,极大提升了制度执行效能。

积厚成势:释放治国理政的制度能量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是新时代制度治党的重要环节,其根本追求在于通过好的制度设计与制度执行,不断产生正向治理效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公务接待支出较2012年下降逾70%,制度治理的“乘数效应”充分显现。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国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传承“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的传统文化基因,又吸收现代治理理念,形成兼具约束力与引导力的制度体系。从规范公务接待到精简文件会议,既直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弊,又通过配套的监督、问责、考核机制形成闭环,实现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互动,体现了制度建设的系统思维。

当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制度效能已从作风改进向治理能力全面提升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优势需要转化为治理效能,否则只是空中楼阁。”中央八项规定制度效能最显著的体现,是推动党风政风焕然一新。仅2024年,全国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5275起,批评教育和处理312907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21369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重塑了党员干部的价值坐标,重构了党员干部的行动标准。强有力的作风建设成果转化为具象化的治理效能。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引领的作风建设正以制度之力重塑政党治理生态。从制度建构到刚性执行,从技术赋能到效能转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用制度创新所蕴含的“政治清明”回答“窑洞之问”,以治理现代化所蕴含的“自我革命”破解“历史周期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保持‘赶考’的清醒,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执着,继续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激荡的制度伟力,必将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大能量,构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

【作者】骆少明,系佛山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文责编】黄曦

【频道编辑】李卓华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刘龙飞 郭芳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2025年第8期